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一、气候变化
大雪期间全国气温显著下降,北方冷空气越发活跃。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
二、物候农事
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由于我国南北各地气候特征差异很大,相应地,南北方主要农事活动也有区别。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此时北方地区田间管理也很少,属农闲时节。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加强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很重要。大雪时节,常会出现降温、暴雪、冻雨、雾凇、流凌等天气灾害。若受冻害,还要及时松土增肥、蓄水提温、加强中后期管理,力争把冻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传统习俗
1、综述
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2、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3、大雪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小安说
大雪来临,宜早睡晚起,待日出后再起床,能躲避严寒,涵养人体阴气。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依据个人身体适应情况选择适当的羽绒服,减少寒气侵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