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分的含义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逸周书·时训解》:“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恰好处在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将春季平分,故名之春分。春分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节气。二、春分的传统习俗1、竖鸡蛋常言道:“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很多地方都会有“竖鸡蛋”的游戏,人们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竖立在桌面上,“立蛋”也...
一、植树节由来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二、...
“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3月8日,不是什么“女神节”,也不叫什么“女王节”,它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纪念各国妇女百余年来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在联合国介绍国际妇女节的网页上,把“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这些事件包括:1909年,美国社会党人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1910年,...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公历3月5日至6日之间。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一、历史由来惊蛰最初的名字叫作“启蛰”,后来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这个节气的名称在历史上曾多次更改,最终在唐开元十七年恢复为现名并沿用至今;二、气候物候惊蛰时节,气温明显回升,春雷开始鸣响,雨水增多。昆虫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桃花、...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它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节气一般从每年的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在气象学上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在中国过古代,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同时,雨水也正处于数九的”七九“中,是大雁北归的日子。一、雨水的习俗1、拉保保:这是四川地区的一项汉族民俗文化,其...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人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起源于汉代的火把节:汉初,国家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受蝗灾影响,农业收成低下,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蝗虫,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