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一、清明时节的习俗
1、 扫墓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孝道。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并进行祭拜。这一习俗始于秦朝,盛行于唐朝,至今仍是清明节的核心活动;
2、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踏青(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习俗。人们会与家人一起到郊外欣赏春色,享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这一活动也被称为“探春”或“寻春”;
3、吃团: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小吃,用艾草汁和糯米制成,蒸熟后呈碧绿色。古时主要用于祭祀,如今已成为清明节最受欢迎的美食,寓意生活甜蜜、福气满满。
二、清明时节注意事项
1、清明踏青祭扫时,不随意采摘野蘑菇、野菜、野果食用,不随便饮用河湖沟涧的泉水、溪水,以防中毒;
2、要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范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在危险地方逗留,不从事冒险活动;不到行人稀少、地段偏僻、环境阴暗偏僻地段逗留,避免在深夜或人少的时候单独外出,更不要滞留在外不归或晚归;
3、不要擅自到江、河、湖、水库、池塘等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清明时节饮食习俗
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江南一带的人们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是由艾叶汁和糯米粉做成,里面可以放置各种馅料,如豆沙、芝麻等,口感糯滑,清香扑鼻;
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饺子、鸡蛋、馓子、子推馍等。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可口;子推馍则是用面粉和大枣、红豆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种面食,形状各异,寓意着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文明祭祀、安全第一,平安清明,你我同行。清明期间,交通拥挤,请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服从交警的指挥。祝愿大家有个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