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气/气象变化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清明节气的意义
清明节气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气的含义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气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气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清明节气”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气/物候现象
清明花信
“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桐花是仲春开花,洁白淡紫,清丽素雅,馨香袭人。麦花是小麦的花朵,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栽培历史已逾万年。柳花一般是指柳树的白色柳絮。
清明/一候桐花
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清明/二候麦花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
清明/三候柳花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
清明节气/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主要风俗有蹴鞠、放风筝、扫墓祭祖、插柳、荡秋千、植树、拔河、踏青和吃青团等。
一、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二、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三、荡秋干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很受儿童们的喜爱;
四、蹴鞠
其实就是踢足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五、植树
雨水丰沛,适合树苗生长清明时节,所以古人就喜欢在清明节植树,这个传统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植树节”。
此外,在一些地方还有射柳、斗鸡、蚕花会(主要在江南地区)、拔河、踏青和吃青团。这些习俗融合了哀悼追思和迎春健身的双重色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孝道精神。
小安说
礼貌祭祀,平安清明;
纸火危险,祭祀在心;
礼貌祭祀,防火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