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服务

你的信息正在“裸奔”!网络安全下的个人信息危机

网络安全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上的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损害或窃取的一系列措施。网络安全的目的是确保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范各种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二、网络安全隐患有哪些

1、病毒攻击

对于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链接、淫秽消息、诱导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开,更不要提供验证码;

2、红包陷阱

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红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假的骗钱的;

3、免费WIFI

谨慎使用公共WIFI。尤其是不需要验证或密码的公共WIFI,在使用公共WIFI时,不要进行网络购物或者网银操作。

三、上网安全指南

(一)账户密码安全

a.使用复杂密码:

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如“123456”或“abcde”。密码应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并定期更换;

b.不同账户不同密码:

所有系统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要使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作为密码;

c.定期更改密码:

定期更改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二)病毒风险防范

a.安装杀毒软件:

为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系统补丁;

b.谨慎打开附件:

不打开陌生发件人的附件,尤其是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中的附件;

c.验证文件数字签名:

下载的文件需要验证数字签名有效性,并用杀毒软件手动扫描;

d.使用官方网站下载软件:

尽量从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下载软件,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软件。

(三)上网安全

a.避免点击陌生链接:

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通过QQ或其他通信工具传来的链接;

b.警惕钓鱼网站

注意网站的安全性,避免访问钓鱼网站或假冒网站;

c.使用安全支付工具:

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如第三方支付平台,避免直接与卖家私下交易;

d.核实网站资质:

核实网站资质及联系方式,尽量到知名、权威的网上商城购物。

(四)个人信息保护

a.处理个人信息时谨慎:

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使用公共网络时下线前清理痕迹;

b.保护隐私信息:

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网上留电话号码时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到;

c.谨慎使用云存储:

慎重使用云存储,加密并使用复杂的密码;

d.警惕手机病毒

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

四、网络安全的五大骗局都有哪些

一、刷单兼职:

骗子以“高薪、简单易做”等噱头吸引课余时间较多的大学生,表面上谎称是为商家刷销量,实际上就是刷单。起初几单会按规定小额返利,吸引受害人不断”完成任务”,受害人加大投入后再以“账户异常、未完成规定数量任务”等理由拒绝返利,最后拉黑消失;

二、无抵押“校园贷”:

骗子以“免抵押、到账快”的噱头吸引钱不够花的大学生来贷款,接着要么以手续费、保证金等理由要求贷款人转账后卷款消失:要么是在放贷后收取超高额利等理由要求贷款人转账后卷款消失:要么是在放贷后收取超高额利息,并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欠款;

三、租售微信号银行卡:

网络上高薪租买银行卡、微信账号的人实际是诈骗团伙被买走的银行卡极有可能被用于洗钱,而账号则有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租售银行卡微信账号等互联网账号的行为涉嫌违法,请大家切勿参与;

四、高薪招聘:

骗子以“高薪、知名公司”等噱头吸引正要找工作的大学生,接着要么以“中介费、报名费、推荐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后卷款消失;要么将其诱拐至境外的诈骗集团,暴力胁迫其从事诈骗行业,使其受尽折磨;

五、虚假购物交易:

有些大学生生活费有限,常常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物或出售闲置以满足需求。骗子就会在这些平台发布低价售卖信息,然后以“有优惠、避开平台抽成”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添加社交软件私信转账进行交易,并在收款后拉黑消失。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别轻易连免费WiFi、扫不明二维码,不随意在不可信平台填信息,妥善处理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因此,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学会辨识各种欺诈行为变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大学生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你的信息正在“裸奔”!网络安全下的个人信息危机

下一篇:居家安全秘籍大公开,你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