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1、变质的肉类、蛋类、奶制品:易滋生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2、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包括肉类、海鲜、蛋类、豆类等,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含有毒素,如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毒蛋白和皂素,生豆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食用后都可能中毒;
3、野生蘑菇和野菜:许多野生蘑菇和野菜有毒,如毒蝇伞、白毒伞等蘑菇,以及苍耳、曼陀罗等野菜,误食后可能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4、发芽或变绿的土豆:含有大量龙葵素,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麻痹呼吸中枢;
5、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会产生毒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发霉的坚果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极具致癌性;
6、腌制食品:如泡菜、腌肉等,腌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
7、久泡的木耳和银耳: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产生耐热的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严重中毒;
8、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未充分烹饪会导致强烈的肠胃和呼吸系统反应。
二、中毒的主要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频繁呕吐、腹痛、腹泻,腹泻多为水样便或黏液便;
2、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有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或缩小,严重者会出现抽搐、昏迷;
3、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皮肤发红或发绀、口干、脱水等,严重时可致呼吸困难、休克,危及生命。
三、食物中毒的措施
1、立即停止进食:察觉有人食物中毒,首先要让患者停止食用疑似问题食物,避免毒素继续摄入。同时,保存好剩余食物、呕吐物和排泄物,方便后续检测,查明中毒原因;
2、催吐:在中毒不久且患者意识清醒时,催吐是排出毒素的有效办法。可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次200 - 300毫升,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引发呕吐反射,反复多次,直至呕吐物澄清无味。但如果患者已昏迷、抽搐或处于休克状态,切不可催吐,以防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
3、及时就医:催吐后,务必尽快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就医途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进食情况、症状表现和发病时间,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若知道中毒食物,可携带样本,有助于快速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4、遵医嘱治疗:医生一般会根据中毒类型和病情,采取洗胃、导泻、输液等治疗手段。患者及家属需积极配合,严格按医嘱用药、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