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服务

高温“烤”验来袭!大学生安全指南速收藏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 “炙烤模式”,高温天气持续 “发力”。多地气温飙升,部分地区气温甚至突破历史极值。在这样的酷热天气下,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没有空调的宿舍宛如蒸笼,夜晚闷热难眠;在户外行走几分钟,便会大汗淋漓。高温不仅让人身体不适,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接下来,就为大家送上一份超实用的高温安全指南,助你清凉度夏!

一、防暑降温,从细节做起

1.合理安排外出时间

尽量避开 10:00 - 16:00 这个高温时段外出。此时阳光最为强烈,气温也达到一天中的峰值,外出极易中暑。若必须在此时段出行,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2.做好防晒工作

外出时,务必携带遮阳伞、戴上宽檐帽和墨镜。遮阳伞能有效阻挡阳光直射,宽檐帽可遮挡脸部和颈部,墨镜则能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同时,不要忘记涂抹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合适的产品,并每隔 2 - 3 小时补涂一次,尤其是出汗或游泳后;

3.选择合适的衣物

穿着透气、轻薄、浅色的衣物。棉质、麻质或丝质的衣物吸汗透气,有助于散热;浅色衣物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以免影响身体散热;

二、警惕中暑,学会辨别

1.先兆中暑

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升高至 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后;热衰竭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心动过速等症状,体温可轻度升高;热射病最为严重,患者体温可高达 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三、中暑的应对方法

1.迅速转移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空调房等,解开患者衣物,以利于散热;

2.降温处理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帮助降温。也可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体,或让患者浸泡在温水中(水温略低于体温),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或冰块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3.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在进行现场初步处理后,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四、小安说

夏日高温,我们需重视安全。谨防中暑,避免正午外出,及时补水;远离危险水域,不私自游泳,预防溺水。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同时,警惕暑期兼职、网购等新型诈骗,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平安度夏。

初审一校:李敏;复审二校:张德维;终审三校:钱明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炎炎夏日,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