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服务

严守安全线,运动无隐患

一、活力绽放,安全同行

在校园里,运动是青春活力的象征,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磨炼意志。然而,若不注意安全,运动也可能带来意外风险。为了让同学们在校园运动中尽情挥洒汗水,收获健康与快乐,我们特别整理了这份运动安全指南,希望大家牢记于心,安全运动。

二、运动前:细致准备,筑牢安全根基

1、身体状况自查:国家体育总局强调,运动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学们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处于感冒、发烧、身体过度疲劳等状态,应避免剧烈运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指出,学生有责任主动向体育老师报告自身健康状况,切不可隐瞒病情参与不适合的运动项目,以免危及生命安全;

2、场地器材检查:教育部发布的校园安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要确保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同学们在运动前也需自行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有无障碍物,器材是否稳固、完好。例如,在操场跑步要留意地面有无坑洼,篮球架是否牢固,单双杠是否有松动迹象等。只有场地器材安全达标,运动才能安心开展;

3、运动前的身体状况自查和场地器材检查,如同为运动安全打下坚实的地基,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运动风险。

三、运动中:科学运动,严守安全规则项

1、遵循运动规律:国家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同学们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与强度。以跑步为例,不能一开始就追求过长距离或过快速度,应逐步增加运动量。同时,严格遵守运动规则,在比赛中不违规争抢、推搡,防止因不当行为引发碰撞、摔倒等伤害事故;

2、正确使用器材:不同运动器材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务必熟悉掌握。如使用哑铃要掌握正确的握姿和发力方式,使用健身器械要了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若因使用不当损坏器材或导致自身受伤,不仅影响运动体验,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运动后:合理恢复,呵护身体

1、放松整理活动:运动结束后,不能立刻坐下或躺下休息。国家体育总局提倡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如慢跑、拉伸肌肉等,帮助身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安静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受伤风险;

2、补充营养水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和水分,此时合理补充营养和水分十分必要。但要注意,不能立即大量饮水或进食冷饮,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饮用温水,半小时后再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身体补充能量,助力体能恢复。

五、什么是运动?

运动在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具体实践,指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或改善心理状态为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运动后的放松整理和营养补充,对身体机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重视这一环节,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节奏。

六、小安说

校园运动是同学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活力时,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从运动前的精心准备,到运动中的科学规范,再到运动后的合理恢复,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保障我们在运动中健康与安全并行。让我们牢记这些运动安全要点,以饱满的热情、安全的方式,在校园运动场上尽情挥洒青春汗水,收获健康与成长。

初审一校:李敏;复审二校:张德维;终审三校:钱明锐。



上一篇:筑牢“食安防线”,守护健康成长 严守安全线,运动无隐患

下一篇:高温“烤”验来袭!大学生安全指南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