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演变,且侦破难度日益增加。网络诈骗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等,诈骗者常常通过虚假的信息、链接或应用程序,诱使受害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行为;
二、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
1、诱惑类诈骗
(1)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以“低利息、高额度、不看征信”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
(2)刷单返利: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地推、送礼品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做任务,轻松完成点赞、关注等任务即可获得小额金钱,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不能提现进行诈骗;
(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刚开始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提现,最后不能提现,或者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
(4)低价购物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5)高薪招聘:诈骗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恐吓类诈骗
(1)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
(2)医保、社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包裹藏毒诈骗:诈骗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4)虚构车祸诈骗:诈骗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5)虚构手术诈骗:诈骗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性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方可治疗;
3、关系类诈骗
(1)冒充客服: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商品问题要退赔,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
(2)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分子偷偷进入家长群,复制班主任老师的头像和信息,在老师上课的时间段,以收取学杂费为由,假冒班主任在群内发二维码或者银行卡诱骗家长转账;
(3)冒充领导:诈骗分子冒充党政领导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然后找受害人帮忙向他人转账,制作假的转账凭证,称钱已经转给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往其提供的账户转账。此外,还有冒充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实施诈骗;
(4)冒充亲友诈骗:诈骗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5)冒充老板:诈骗分子建立一个公司老板、股东群,然后将财务人员拉进群内,假装在群内谈业务,然后以货款、退款等理由,要财务人员将钱转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
(6)冒充房东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4、其他常见手法
(1)解除分期付款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2)金融交易诈骗:诈骗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股民资金;
(3)票务诈骗:诈骗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事主“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其引入诈骗圈套,要求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4)电视欠费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
(5)中奖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短信、邮件、信件等方式向受害人发送中奖信息,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手续费、公证费、税费等才能领奖,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6)钓鱼网站诈骗: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受害人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受害人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7)虚假招嫖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线下小卡片发布招嫖信息,以会员费、打车费、保证金等理由诱骗受害人一次次转账;
(8)海外代购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海外代购广告,诱骗受害人购买海外商品,然后以商品被海关扣留需要开箱查验费、补缴税款、保证金等理由诈骗钱财;
(9)复制手机卡诈骗:诈骗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10)网恋诈骗:诈骗分子复制他人图片打造虚假社交账号,与受害人网恋,然后以资金周转、生病、生日、节日等各种理由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11)“杀猪盘”诈骗:诈骗分子虚构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婚恋网站、社交平台寻找单身、离异的受害人,迅速建立恋爱关系,以带受害人赚钱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投资,最后不能提现;
(12)直播打赏诈骗:诈骗分子物色女主播在前台直播,男运营则冒充女主播和粉丝聊天,通过暧昧聊天制造温柔陷阱,以完成直播任务、PK打榜等理由诱骗受害人打赏;
三、如何预防网络诈骗
1、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1)不轻信陌生信息:对于来自陌生人的信息,特别是涉及金钱、个人信息或要求点击链接的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
(2)不贪便宜:避免被低价商品或服务所诱惑,这类商品或服务往往存在欺诈风险;
2、保护个人信息
(1)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平台上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2)定期更换密码:为重要账户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并定期更换,以减少被破解的风险;
3、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
(1)选择正规支付平台:在购物或进行其他交易时,选择正规、知名的支付平台,避免使用不安全的支付方式;
(2)核实支付信息:在进行支付前,仔细核实支付信息,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支付;
4、识别并防范常见诈骗手法
(1)刷单诈骗: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
(2)冒充公检法诈骗:公安机关绝对不会以任何理由,在未见面的情况下询问群众的银行账户、财产情况等隐私,更不会要求群众进行转账。接到此类电话时,切勿惊慌轻信,一定要拨打公安机关电话或回拨该号码进行核实;
(3)虚假服务诈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时,尽量到正规的相应官方服务机构当面办理。确实需要通过平台办理的,一定要通过官方推送的正规平台。对于短信、电话、网络平台等发送的相关服务信息,不要轻信,更不要在未经核准的情况下轻易转账汇款;
(4)网络婚恋交友诈骗:网络交友需谨慎,勿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信对方口中的“充值、投资”,警惕各类“恋爱诈骗陷阱”,切勿被对方的花言巧语哄骗,务必小心谨慎,切莫随意转账或汇款;
5、及时报警并收集证据
(1)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向警方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和证据;
(2)收集证据:保存好与诈骗相关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短信等证据,以便警方调查。
小安说
总而言之,网络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且不断更新变化。因此,同学们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对于发现的网络诈骗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并配合调查处理。共同维护安全的网络环境!